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李修賢榮登影帝之警匪片: 公僕 (1984)

Law With Two Phases


李修賢在電影圈發展主要有三個階段. 自七十年代初開始, 他是邵氏的當紅演員, 演出的角色多元化, 之前曾記錄過的幾部特攝電影如<中國超人>、<油鬼子>和<猩猩王>都是他在邵氏的精彩之作, 還有多部與張徹、楚原和桂治洪等合作的電影. 後來更在1981年首次與藍乃才合導<單程路>.


八十年代初起的後邵氏年代, 李修賢最成功自編自導自演的<公僕>, 成功為他摘下了香港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的雙料影帝榮銜. 這個警察形象, 也成為他往後接拍電影的大部份角色種類. 在八十年代後期, 他自組公司製作電影, 並在九十年代將不少經典的奇案搬到大銀幕. 他仍舊演警察, 同時較多時間放在幕後策劃.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林亞珍老虎魚蝦蟹 (1979)

Lam Ah Chun Blunders Again


記得林亞珍嗎? 說她是七十年代電視機中看到的最家傳戶曉的角色, 絕對沒有誇張. 冬菇頭、深近視眼鏡, 鬆身格仔恤衫和笨拙的舉止, 成了傻大姐的模範造型. 這是蕭芳芳放洋留學及在台灣結婚和作事業發展後, 於1977年重返TVB主持搞笑節目<點止咁簡單>中, 一個深入民心的扮相.


十三集的電視節目過後, 林亞珍聲名大噪, 蕭芳芳和在節目合作的陳家蓀將角色搬到大銀幕. 由蕭芳芳自資的高韻電影製作公司出品, 陳家蓀導演, 二人合編的<林亞珍>在1978年上映, 狂收二百多萬元票房. 之後, 賺得盤滿砵滿的蕭芳芳沒有乘勝追擊, 竟將續集交由男主角伊雷開拍. 於是由黃華麒執導, 劉天賜編劇的續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便在翌年應運而生, 繼續賣座, 狂收三百多萬元票房成為當年華語電影的第七位. 其後在1982年還有第三集, 由吳宇森操刀的<八彩林亞珍>完成林亞珍三部曲. 此篇主要記錄續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

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周潤發的票房毒藥年代 (80年代篇)

周潤發在脫離協利後, 基本上接拍的電影質素便逐步上揚, 加上潛能被確認, 獲不少好導演邀請合作, 但在八十年代初仍有一段時間的個人票房收入持續低迷. 這次介紹的幾部發哥的作品, 都是喜劇, 為該年代冒起的劇種, 那些成人片種, 已遭這位未來天皇巨星摒棄.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周潤發的票房毒藥年代 (70年代篇)

(此篇乃2010年5月9日發佈的「O女 (1978) . 愛慾狂潮 (1978) - 周潤發的票房毒藥年代 」更新版)

周潤發早已是影帝級演員, 在90年代中更闖入荷里活發展而成為國際巨星. 但在初出道時, 周潤發影視雙線發展, 雖然在電視圈一帆風順, 在電影圈卻有一段不短的時間被標籤為票房毒藥. 這篇便會探索一些發哥在該年代的某些主要作品.

(此劇照來自<入冊>(1977))

發哥在七十年代早期加入TVB藝員訓練班, 隨後不久在電視圈即薄有名氣, 並加入協利電影公司成為合約演員. 協利是一間中小型電影製作公司, 由吳協建, 吳協和兩兄弟創立, 在七十年代中至後期出產發行了百多部電影, 多數都是小本製作. 當年的電影公司, 會與導演及演員簽長約, 邵氏就是當中的表表者, 而協利也是用這種模式運作.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一脫求生 (1984)

Dressed Off For Life


今次記錄的<一脫求生>是導演李榮章在1984年的作品, 而且與童路合編劇本. 此片故事偏鋒並非大片格局, 但就有受歡迎的演員參演. 陳惠敏一向演出雄赳赳的陽剛角色, 在<一脫求生>卻有破格的嘗試, 經歷男人之苦, 飾演性無能的變態佬; 米雪自出道以來拍過不少佳視和麗的/亞視的古裝劇, 人氣旺盛, 在香港及海外皆知名度高企, 形象正面, 今次她要演的卻是一脫求生的舞小姐.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橫掃魚蛋檔 (1982)

Interpol


在資訊並不發達的前互聯網時期, 影片的口碑只能透過報紙雜誌的影評及口耳相傳, 效率並不算高, 片名絕對是一個吸引觀眾入場看戲的原因. <橫掃魚蛋檔>絕對是個好片名, 能對觀眾對電影內容情節有無限幻想, 以為對當年時興的色情架步有深入探討; 英文片名Interpol雖然與中文片名「九唔搭八」, 但說到國際刑警, 應該必是動作槍戰連場的警匪大片吧.


相反地, 這部<橫掃魚蛋檔>低成本製作, 槍戰爆破全無, 故事鬆散不合邏緝, 最重要連點題的魚蛋檔出現不多, 更加沒有魚蛋檔被橫掃的場面. 電影裏灑了不少鹽花, 片末的動作打鬥又幾大堆頭, 應可欺騙外國觀眾, 但本地的觀眾比較精明, 當年票房二百萬不到, 在1982年不能算好.

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誤人子弟 (1997)

Teaching Sucks!


葉偉信導演早期不乏精彩和值得回味的電影, 之前記錄過<夜半一點鐘>, 今次記錄他在1997年的清新幽默之作<誤人子弟>, 以後也會陸續介紹. 以描寫教師心態為主的港產片不多, 反而以學生為重心的則頗普遍, 尤其問題及反叛青年的寫實題材最多.


在香港, 林海峰在電台界別, 與葛民輝組成的「軟硬天師」, 成為殿堂級DJ人物, 極受當時青少年, 即是如今三四十歳的朋友歡迎. 之後他們誇入樂壇、電視主持以及影圈, 發展順利. 在電影圈, 雖然林海峰和葛民輝並非以組合形式出現, 但自1990年第一部電影<小心間諜>開始, 起碼有六、七年時間是每逢有電影演出, 必然是二人同時能在演員名單找得到, 之後才真正各走各路.

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艾迪+張艾嘉的驚慄電影: 夜驚魂 (1982)

He Lives By Night


新藝城的黃金年代, 在八十年代初, 可謂戰無不勝, 尤以喜劇最為賣座. 新藝城製作和發行的電影, 都有一股新派和創意的品味. 1982年, 推出了由梁普智執導的<夜驚魂>. 梁普智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始祖導演, 拍過有個人風格的<跳灰>和<狐蝠>, 賣座成績優異.


當時新藝城推行集體創作制, 由奮鬥房七人組在麥嘉在美孚新邨的單位開會度橋, 再將劇本發放給旗下導演拍攝. 當時<夜驚魂>本來由一名攝影師執導, 但後來他因對劇本有意見, 並要對其刪改而遭撤換, 梁普智受委任接下<夜驚魂>這個任務. 這部戲的完成品, 因此是新藝城的風格, 而並非梁普智的風格.

2013年2月9日星期六

董驃 vs 劉克宣: 風生水起 (1983)

Fung Shui Master


風水命理在香港大行其道, 以此為題材的港產片比想像中少. 除了<大迷信>、<大靈通>和<大八卦>等等幾部以電視雜誌式拍攝外, 一是加插鬼怪降頭, 另外便是喜劇形式, 如<神算>和<行運超人>等. 今次記錄的<風生水起>則是一部出品年代較早而以風水命理作題材的喜劇.


<風生水起>的導演徐小明, 以前在麗的擔任監製導演, 在電視台時發掘了有表演細胞的馬評家董驃晉身演藝圈, 在小螢幕裏已合作無間. 在徐小明執導第三部電影時, 終於拉攏董驃發揮搞笑本色. 自始以後, 董驃片約不斷; 而此片的另一主角劉克宣, 則是拍了五十年電影後, 在<風生水起>上映的1983年頭逝世.

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血洗洪花亭 (1990)

An Eye For An Eye


港產電影當中, 黑社會題材不絕, 很多都只是以2B級上映. 為了保持票房優勢, 避免列作三級, 在暴力、色情、粗口對白等都不會過火, 另外黑社會儀式和術語也是電檢處很在意的一個範疇. 過去, 桂治洪的<成記茶樓>(1974)、莫少聰和黎姿主演的<證人>(1993)和近年杜琪峰兩部黑社會系列的電影都含有黑幫儀式, 而被界定為三級上畫或發行影碟.


柯星沛執導的<血洗洪花亭>, 又名<唯我獨尊>或<唯我獨尊>, 是一部在香港一直以2B級別推出的黑社會電影. 其實此片本身的內容涉及黑社會的禮儀及術語, 在香港發行的版本中都將有關片段抽起, 才能讓十八歳以下的觀眾欣賞. 而該些刪減的情節, 就只有在日本版推出的影碟才找到.

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

月黑風高 (1995)

The Case Of The Cold Fish


陸劍明在1988年推出的<褲甲天下>, 以赤柱為場景的小品, 之前早已記錄過. 他在1995年, 在香港的另一特色地點, 大嶼山的漁村大澳, 執導了另一個本土味重的故事<月黑風高>. 這部電影雖然在票房上失利, 上映七天只有一百多萬收入, 但原來曾被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當年八部被推薦的電影之一, 也在幾個國際電影節亮相過, 不容忽視.


之前也曾經介紹過邵氏香港奇案系列的<廟街皇后>, 影片中的同名故事也在大澳拍攝. 這個離島上的漁村, 民風純樸, 幾十年來也沒有被過份發展, 仍保留棚屋和古舊的商店, 只是難免被當作旅遊景點, 增添了一份商業感. <月黑風高>正是以這地方在平淡中的突發命案牽起的風波作重心.

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被遺忘的演員: 陳立品

甘草演員陳立品, 原名陳慧芳, 後來改為陳烈品, 但碰巧與另一導演同名, 於是再把藝名改為陳立品. 自四十年代在香港影圈發展, 從影以來作品接拍不下三百部電影; 其後再加盟TVB, 拍過數十部電視劇, 成為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名字, 更令她成為眾人的祖母.

陳立品生於廣州, 八歳喪父, 之後隨母親到泰國居住. 她廿二歳那年結婚, 廿四歳到香港定居. 品姨的丈夫為一名牙醫, 兩人育有一子一女. 五十歳那年喪偶後, 便與兒媳孫同住, 生活幸福愉快.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港產越南題材政治禁片: 越戰僅存者 / 殺戳旗兵 (1980)

Without A Promised Land


香港電檢署對電影或電視進行審核, 若題材敏感或色情暴力意識越軌, 便會提出刪改要求, 甚至禁映. 歷來多部電影若因畫面過火, 只要片商肯作出刪剪, 便可繼續上畫; 若因攻治理由而被禁映的電影, 則多要等到敏感時刻過去才獲解禁. 八十年代初不少被電檢以「影響與鄰近地區關係」理由禁映的, 包括1980年的<皇天后土>, 上映一天後即被落畫; 翌年譚詠麟獲得金馬影帝的<假如我是真的>, 也在八十年代末才能在香港見天日. 而在1980年吳思遠製作公司拍製的<越戰僅存者>, 也因港府害怕與越南關係惡化而被雪藏.


<越戰僅存者>的片名聽起來似戰爭片, 故事卻是描寫越戰後社會動蕩, 大批越南人因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原因逃到香港, 視這裏為自由世界, 夢中樂土. 難民營裏也是個弱肉強食世界的縮影, 很多人為生活而委屈求存, 甚或鋌而走險,電影便敘述了其中的奇情故事.

2013年1月1日星期二

香港奇案之吸血貴利王 (1994)

The Underground Banker


王晶創作室繼<香港奇案之強姦>後, 再次標榜「奇案」, 在翌年推出了<香港奇案之吸血貴利王>. 在香港, 十年八年之前打開報紙, 被高利貸迫害的新聞屢見不鮮, 淋紅油、鎖閘放火、綁架債仔親朋等招數已是家傳戶曉, 而在港產片亦有不少涉及大耳窿追數的情節, 不過以此為整部電影的骨幹的卻並不常見.


與<香港奇案之強姦>一樣, 故事並非以真實故事改編, 只是加鹽加醋的創作故事而已. 通常這類電影會將色情暴力誇張, 將剝削情節放大, 但對於有黑社會背景的高利貸放數集團的所作所為, 被廣泛報導後, 戲中所描述的迷姦、軟硬兼施迫良為娼、擄走親屬、無止境加利息等等, 並非憑空想像. 黃秋生該期擅演變態佬, 主力剝削別人, 在此片中則負責被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