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腦魔 (1983)

我看過不少網上的討論, 有關最恐怖的電影有幾套: 之前寫過的<車魂>和<蜈蚣咒>, 看過但未作紀錄的<凶榜>和這次寫的<腦魔>. 參與這些討論的, 都是三十多到四十多歳的網民, 如當時入戲院觀看時都只是幾歳到十來歳左右. 那個時代無論電影及電視都充斥著恐怖及鬼怪的視象, 連同學間互相流傳的鬼故都特別多, 當時的街燈又不多, 入夜後即使是市區都昏昏暗暗, 就造更多離奇的傳聞及故事.

言歸正傳, <腦魔>是羅烈執導的降頭恐怖片. 羅烈在七十年代是紅透半邊天的演員, 一部<天下第一拳>走紅歐美, 邵氏專稱他為「國際武打巨星」. 羅烈的演藝生涯和私人生活都是有趣的, 有機會再寫. 這部<腦魔>, 在1983年拍成兼上映, 票房剛收在二百萬上, 全年華語電影排行六十一. 當時已是此類片種的水尾, 加上新意漸退, 所以票房不濟亦可以理解. 在"欣賞"<腦魔>, 我就放下了一些抱著看<車魂>時的期望, 劇本的合理性及特技都置之不理, 反而找到<腦魔>的優點.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許鞍華開創新浪潮之作: 瘋劫 (1979)

在1980年代初的香港電影新浪潮, 每每提及為始祖的, 就是許鞍華在1979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瘋劫>. 許鞍華與不少新浪潮導演的背景及出身都有共同之處, 她從英國倫敦進修電影回流, 在電視台曾擔任編導, 之後亦為香港電台執導<獅子山下>, 其中她擅長的包括警察及越南難民等具時事觸覺的題材.

<瘋劫>推出後, 獲得香港及台灣方面的關注. 這部電影包含了奇情和血腥的元素, 還有新浪潮導演喜歡的創意手法. 劇本方法描述了龍虎山的雙屍命案, 雖說未到奇案程度, 平鋪直敘的話其實不難理解案情, 但許鞍華採取懸疑的處理, 加上把時序大兜亂的剪接手法, 使觀眾理解故事難度大增, 而且更具驚慄性. 此片也因此奪得最佳作品獎, 最佳編劇及最佳攝影三大獎項; 當年香港金像獎還未開始舉辦, 否則肯定會滿載而歸. 除獎項外, 票房收入達二百一十多萬, 當年的華語電影中賣座排第十六.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梁珍妮訪問

梁珍妮從未大紅大紫過, 甚至拍過的電影亦未必在演員表找到她, 可是在演藝生涯開始之後三十多年的今天, 在網上仍然有關於她的討論, 當中有欣賞也有取笑她作為艷星在電影中的大膽演出, 但不少人對於她「搏命」和敬業樂業的精神十分敬佩.

以下為在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一九八零年十月號當中一篇梁珍妮專訪的原文, 由該刊物記者艾美撰筆, 紀錄手法, 編排及用字相當奇怪, 可能是三十年前的用語與現代的不一樣. 這篇訪問是配合<打蛇>即將上映的宣傳, 梁珍妮是參予該電影的其中一位演員.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觸動香港人的痛: 安樂戰場 (1990)

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馬尼拉遇害, 在旅遊巴被槍手囚禁十小時, 釀成八死九傷的慘劇, 除在事發當日現場直播, 連日來在各媒體不停報導. 在籠罩著愁雲慘霧之際, 重溫曾志偉執導, 在1990年公映的<安樂戰場>, 雖然會牽動尚在淌血的心靈, 但仍可有啓示, 收起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