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桂治洪系列式電影: 邪 (1980)

桂治洪導演生涯當中, 最重要的其中一套電影, 便是1980年的<邪>. <邪>在當年七月份上映十五天, 票房剛過三百萬, 全年排第11. 因為這套電影的賣座, 開拓了桂治洪兩個不同系列的電影. 不少人把<邪>, <蠱>和<魔>這三部單字戲名的恐怖電影當作同一系列, 亦有人把<邪>, <邪鬥邪>和<邪完再邪>這三部用"邪"字的電影為另一系列, 但<邪>本身與其他四套電影都是截然不同的.

變形金剛手表

<變形金剛>在香港曾是極度受歡迎的電視動畫, 我雖然對機械人打鬥的卡通沒興趣, 但對於該劇洐生出來的玩具也非常留意. 其中這款香港製造的玩具手表, 曾於大小玩具店及鐘錶店出沒了一兩年的時間.



這種手表有多種顏色, 有手上的紅色, 和藍色,灰色及黑色, 還有閃金及閃銀的版本. 當時在港推出之際, 記得金銀版定價超過$200, 而其他顏色都超過$100. 但於一兩年時間內, 鐘錶店已不再售賣, 定價也跌到每隻$10-$15.



這款玩具手表, 是可以把變型金剛拆出來當機械人玩, 手臂還可以把拳頭伸出來, 腳部也可以屈曲. 雖然這並非Hasbro孩之寶品牌的玩具, 但是當年就借變形金剛使產品大行其道.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紅鬼仔 (1983)

<紅鬼仔>絶對可被列作失傳電影. 雖然此片有不少fans, 但在網上的討論少得可憐, 因為大部分人只是慕名希望一睹電影, 偏偏連大陸的視頻網站本是甚麼冷門電影都會找到的, <紅鬼仔>卻是音訊杳然.


我在美國某網站找到了DVD, 今天剛收到, 影碟不是香港正版, 也肯定不是外國片商購買版權後發行的. 錄像畫面質素頗差勁, 有說此片從未發行VCD, 所以流傳下來的極有可能是從錄影帶擷取, 以崇拜罕有電影的心情去看無妨. <紅鬼仔>是日光電影製作有限公司的出品, 該公司只出產了兩套電影, 是1982年的<蜈蚣咒>和此片, 難得地100%成了cult片的經典. 導演為何永霖, 也是只執導了唯一的一部電影, 但他也在八十年代擔任編劇及演員, 和突然在1999年監製了大量三級色情片.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衝激21 (1982)

看<衝激21>, 主要是演員表. 買VCD是三月尾的事情, 本想在今年的四月一日, 以一套比較冷門的電影紀念哥哥張國榮, 但種種原因, 剛剛才把電影看了. 除了哥哥, 電影的陣容還有比他更早離世, 與他合作無間的鍾保羅, 當年的金童玉女賈斯樂和露雲娜, 和金馬影帝艾迪. 這個卡士今天看來應是一齣有睇頭的大片, 但1982年上映了七天, 票房才190萬多點, 全年華語電影中排名70.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牟敦芾講打蛇

牟敦芾的<打蛇>影響力深遠, 拍攝手法令人驚訝, 在戲中那些凌辱元素, 包括色情及暴力, 震撼力的程度絕對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如想更深切了解牟敦芾如何經營這部<打蛇>, 必要由他自己開腔剖白箇中的心路歷程.

以下是節錄了牟敦芾導演在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在1980年下半年其中一期的訪問原文.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海豹叢書 - 叮噹



30 something就是對叮噹有情意結的年歳. 一把年紀的沒有人叫叮噹做多啦A夢, 叮噹就是叮噹. 海豹叢書是一家出版社, 把日本漫畫翻譯後在香港發行. 叮噹是由1987左右開始在香港發行的, 手上的第六期就是在1987印刷的.

以前就讀灣仔軒尼詩官立小學, 在旁邊譚臣道的一幢大廈閣樓便有海豹叢書服務社, 有過期漫畫及紀念品補售. 該總店好像在90年代初結業. 我因為以前坐校車, 可以去的機會不多, 印象是只去過兩三次, 但上面的漫畫書及玩具物品放得密密麻麻, 再加一堆中小學生.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殺人者死 (1981)

所謂失傳電影, 就是那些有記載, 但是在網上能找到很少甚至零資料的, 市面上也找不到任何錄像, 可能根本從來未放映過或發行過的電影. 牟敦芾在1980年的電影<打蛇>過後, 迅即在1981年在邵氏開拍了<殺人者死>.

這套電影在網上幾乎沒有痕跡, 只能在大陸某些電影資料庫有提及, 但故事大綱及演員表都欠奉. 今天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中, 在1981年下半年的某幾期邵氏官方刊物<南國電影>, 竟然找到珍貴的記載.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第一類危險/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 下集

被電檢禁映後的<第一類危險>, 作了不少刪減及補拍, 只要是在影片開頭的放炸彈片段. 那段大概六至七分鐘的戲, 描述了區瑞強飾演的阿Paul在家中自製炸彈, 及與友好龍天生飾演的阿龍, 和車保羅飾演的阿高進入戲院看戲並在近散場前引爆, 使全場觀眾慌忙逃走. 在公映的<第一類型危險>, 雖保留了爆炸和觀眾逃生的片段, 但其他則己消聲匿跡了. 另外奀珠在公廁放炸彈, 和在阿Paul家門前訛稱放炸彈的片段, 甚至其四人在disco討論犯下罪行時同樣被刪. 論煽動性, 實在是無可置疑的, 因為戲中本來亦有一場有三人有樣學樣用炸彈打劫當鋪, 當然, 這種場面也是難逃一剪.

有一段被刪的場面, 是阿龍在快餐店看到外藉人士時心虧而突然拔足狂奔, 被警察懷疑是偷渡者. 阿龍辯稱從沒有踏足中國大陸, 但被問誰是港督時, 要多番提示才知是麥理浩. 這反映當時的年青人對時事不聞不問, 連基本的通識也不知曉.

取而代之的, 在近開場是一場三人駕駛"大膽車"並撞死人的情節. 這犯罪過程一樣是被奀珠(林珍奇飾)所目睹. 無牌駕駛致撞死人相比放炸彈當然沒有那麼煽動性, 但仍然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 另外在片頭的credit中, 鳴謝了一堆新浪潮的導演, 如梁普智, 章國明, 唐基明等等, 因為他們參與了幾幕政治部討論案情和追尋疑犯的戲份, 雖然對劇情沒有多大的影響, 但對於補充被刪減的時間, 避免電影過短還是有幫助的.

<第一類型危險>仍然有放炸彈甚至引至死亡的描述, 所以不知電檢處的尺度是如何訂立, 為何可准許此等鏡頭繼續存在.


無論是原裝的<第一類危險>, 或是<第一類型危險>, 都充份表現了無政府主義, 年青人對當時社會極度不滿, 採用暴力來宣洩,不知是否也是徐克當時的心態. 其中奀珠的角色是最變態最暴戾的, 也是不理其他人勸免的硬頸青年. 她可以放火, 放炸彈, 對非禮及企圖強姦的人予以激烈的還擊. 她還有一些對白老鼠及花貓的虐畜行為, 顯示了她是一個極度冷血的人.

另外, 區瑞強的角色阿Paul, 雖然家境富裕, 但家人對他不關心, 不友善, 以至他的種種反叛行徑, 都是由古至今的青少年問題的源頭. 三名中學生的行為, 好勝, 但又無知. 阿高真的把滴露喝下去的愚蠢舉動, 令觀眾不其然說"有無搞錯?".

劇本及拍攝手法是與其他B級片不同, <第一類危險>是比起<山狗>或<打蛇>等更加豐富,認真及細緻. 三名年青人加上奀珠犯罪的主線, 配上黑幫及軍火集團的支線, 再有羅烈的角色聯繫上奀珠及警方, 都是極有心思的設計. 不過改動之後的版本, 在駕大膽車後又出現戲院爆炸的片段, 實有些故事上連不上的感覺.

不知為何, 買回來的影碟放進電腦上讀不到, 所以完全cap不到圖像!

第一類危險/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 上集

徐克為新浪潮導演的其中重要一員,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 有三部重要之作, 人稱"混亂三部曲", 包括<蝶變>, <地獄無門>及<第一類危險>. 其中<第一類危險>又洐生成<第一類型危險>, 因電檢處把<第一類危險>禁播, 為了要把電影放映, 於是把其中具爭議性的情節刪剪, 補拍另一些片段, 成為後者<第一類型危險>.




所謂具爭議性的情節, 主要是由區瑞強(Paul), 龍天生(阿龍)及車保羅(阿高)飾演的三個中學生, 自製炸彈, 所謂"土製菠蘿", 在電影播放滿院觀眾之際引爆, 其行為極具煽動性, 尤其在當年1980年的香港, 社會動蕩不安, 不少群眾集會示威和暴動及警民衝突, 該段畫面會否引起效法的行為, 相當值得商榷.

<第一類型危險>在1980年的十二月在港公映了十四天, 票房二百二十多萬, 全年排名十九. 之後, 無論是被禁的原片, 或上映的版本, 在香港都沒有發行錄像, 但在法國則有發行影碟. 手上的DVD是<第一類型危險>的修改後版本, 沒有任何字幕, 是在美國某網站購買. 盒面上有日文字, 雖然在日本亦有發行, 但DVD盒上是台灣公司發行. 而影碟亦收錄了導演徐克的英語訪問, 附有的是法文字幕; 也有原裝<第一類危險>的刪剪片段, 是built-in的中文字幕. 而且電影的英文名是Don't Play With Fire, 不是原本的 Dangerous Encounter 1st Kind. 所以這DVD版本, 與"混亂三部曲"有共鳴, 真的混亂到不知是那裏發行的. 網上未經證實的資料道, 因為原裝的菲林丢失, 因此下落不明, 只能靠錄影帶及導演提供的修復畫面混剪而成.

因為從未看過原裝版本, 所以猜想故事是這樣的: 三個中學生自製炸彈, 在戲院引爆, 惹來恐慌, 在過程中給林珍奇所飾的奀珠目睹. 這四個年青人因此而結識, 他們完全沒有遵守法律的意識, 甚麼都不怕, 甚麼都可以玩. 他們聯手拿著炸彈衝上滿載日本遊客的旅遊車(最後三個男的逃離, 只得奀珠留在車上), 命令全車人脫衣趕下車.

那三名男的, 因為那次事件與奀珠結怨, 一天放學後, 在山後的一條路上竟然以電油及放火企圖互相焚燒, 真的夠瘋狂.

其間遇到一輛汽車, 他們阻塞道路引致那外藉軍火集團成員的不滿, 互相紏緾, 奀珠還意外拿走了八百張每張值一百萬日元的本票. 軍火集團一面追踪掉失了的巨款, 另一方面四個年輕人竟到銀行嘗試將一張本票兌換, 惹來銀行甚至警方的懷疑. 為了千方百計把本票轉為現金, 他們拉攏了黑社會成員穿針引線, 在地下渠道以大量折讓售出, 可惜他們貪婪, 想連給黑社會的介紹費也想省回, 過橋抽版; 而黑社會那邊又想吞掉所有錢, 於是兩幫人在停車場的大型追捕場面十分緊張刺激. 但最後, 阿龍為逃命, 連現金都掉失了.

逃是暫時逃得了, 但黑幫又豈會如此輕易放過? 在奀珠家的樓下, 黑幫頭目黑仔以百敵一, 奀珠幸得由羅烈飾演的差佬阿哥解圍. 阿哥雖不知奀珠在外發生甚麼事, 但極為憤怒, 把她綁在家中的窗花, 不淮她出外. 碰巧軍火集團那邊追查到奀珠的下落, 她當然沒有好下場.

至於那三個男學生, 本想到憤場匿藏, 但他們互相追打, 甚至玩飲滴露...終於等到差人(羅烈)和軍火集團成員都趕來了, 變成互相射殺和毒打, 還加上誤殺, 最後所有人都魂歸天國, 只剩差佬阿哥重傷, 和阿高倖存但已變成瘋子, 拿著機槍亂掃...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社女 (1975)

剛找到<社女>的VCD, 沒有多加思索便買了回來. 這套戲是35年前的1975年拍攝, 但因林建明仍於幕前出現和生活的各種不幸經歷被大幅報導, <社女>亦不時被提及.


<社女>的賣點是當年沙灘小姐的冠軍林建明的大膽演出, 包括剃光頭的場口及造型, 而因此此片有另一別名為<光頭蓓蒂>, 即使是片初的片名介紹亦不是用<社女>的.

2010年4月2日星期五

Made In Hong Kong 的數字玩具




這種塑膠數字玩具, 當然是供入學前或剛入學的兒童玩的認字玩具. 想當年, 這類型的玩具隨街可見, 除了數目字, 當然還有英文字母. 它們最獨特的特色, 就是凸起的邊, 雖不知有何用處, 但是一個經典的設計.

之後的同類型玩具, 包括咭紙的, 和比較的用發泡膠做的, 和電子電腦式的.

所有玩具出產, 如果是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的, 便一定是1980年代初或之前的, 是懷舊年份的保證. 聽說是因為之後因成本及種種理由, 工廠基地已遷往內地, 有"Made In Hong Kong" label 的玩具已不復在. 所以圖中看見的, 已起碼是廿多三十歳了...